方剂的常用治法是什么?

2015-10-24  3087  来源: 

方剂的常用治法,简而言之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药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治法选择的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方剂运用的正确与否。《医学心语》较完善地阐明了方剂治法。

1、汗法:汗法通过宣发肺气,开泄腠理等作用,使人体絷絷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古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说,故此法适用于表证,包括麻诊初起、疮疡初起、水肿初起、痢疾初起之证。

2、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3、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瘀血、痰饮等的治法,其特点作用在适用的病证部位偏下,治疗疾病的手段是通过下窍祛邪。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来解除病邪的方法,它不同于汗、吐、下以及补法,它具有调和阴阳,协调寒热,纠正虚实等作用,一般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方法。

5、温法:根据《内经》“寒者热之”的原则,温法主要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血脉和,而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方法。

6、清法:“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清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尤其治疗温热病中更为常用,火热易伤津耗液,大热又能伤气,所以清热中常配伍益气、生津等药。

7、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作用于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消法与下法均为祛邪消积之法,但两法适应病证有所不同,前者重在渐消缓散;后者重在急攻速下,尤适用于病证急迫,形证俱实。

8、补法: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损的一种治疗方法。《内经》曾言“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均说明补法适应病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