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可以化瘀通络

2015-08-24  5832  来源:新浪博客 

名医提供的对心脏保健极好的妙方

摘自名医罗大伦博士的新浪博客

保养心脏的方式很多,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大家可以做为辅助的参考方案之一。

这个小方子是针对心脏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我给它起名叫通脉养心散。

这个小方子非常简单,就是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比如三七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即可,两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一克即可。

其实,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丹参一味药,也是等量,增加以后,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其中不适合服用的,是当患者是因为水湿过剩,引起的湿邪蒙蔽心阳的情况,需要温阳祛湿,这个方子就力不从心了。另外孕妇不要服用,这也是一个注意事项。

大家不要看这个方子小,功力却很大。

下面讲讲这个方子的来历。

这个方子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一位大姐介绍给我的。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斯妤。

我估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她是我国著名作家,和张抗抗等人都是同一个时代的,她的散文和小说都写得非常精彩,我刚才在家里还读了她写的纪念冰心的《永远的冰心》,非常感动。

大姐宅心仁厚,有一天对我说她有一个方子,是一位老中医给她的,对心脏调理特别好,她给周围人使用都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很容易操作,她说:你的博客影响大,可以把这个方子写出来,让天下人受益!

我当时非常感动,一般人自己有个方子就算了,还有很多中医世家守着一个方子永远不公布,但是大姐却想的是天下人,希望大家都能受益,希望我能把这个方子介绍给大家。

我想,这是大姐心怀慈悲、关注苍生的缘故,所以,在此我代表我博客的读者再次向她表示感谢!

这个方子我现在也经常应用,比如曾经有位兄长,他的夫人有一次突然心中疼痛不可忍,据说连腰都直不起来(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兄长打电话给我,只说嫂子心绞痛,但没有说那么严重,但是嫂子接过电话,却说了一个细节,说自己的舌头颜色发紫发黑,这也是她平时关注健康,学习了一些舌诊的知识,如果不告诉我这个细节,还真的不好分析。我听了以后,立刻意识到她心脉瘀阻严重,立刻告诉兄长下楼买了活血化瘀的药物,让她使用,结果很快缓解,然后我见到了他们,就给他们介绍了这个三七粉和西洋参粉。

这个春节过后,他们非要请我吃饭,我赴宴后才知,现在嫂子身体很好,原来体力不好,走不远就会胸闷气喘,结果,服用了这个小方子以后,他们家里人说,刚才来的路上,大家都跟不上她的走路速度。

还有一位兄长,因为整日工作非常劳累,心脏下过两个支架,可是晚上仍然胸痛彻背,需要家人帮助轻轻捶打,后来我也是介绍了这个方子,配合龙眼肉,居然解决了问题,让大家非常的开心。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如果朋友们有觉得自己心脏不好的,可以去及时检查,如果真有问题,要认真治疗,在恢复的过程中,这个小方子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是,提示大家的是:

第一,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整日大鱼大肉,熬夜麻将,那么吃什么方子都不会见效的。

第二,体育运动至关重要,这与中医调理是相辅相成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是健康的保证。

第三,良好的情绪对心血管非常关键,我一再强调情绪在健康中的作用,实际上情绪对心血管的影响尤其大,这要引起重视。

第四,没有问题的人不要乱用,很多朋友看了健康文章,觉得是好东西,就立刻拿来就吃,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其实,药物皆有偏性,如果身体正常,绝对不需要乱服药物,此时乱服甚至会有害无益。这是必须要提醒的。

对该方中两味药的介绍:

三七,味苦微甘,性温,归肝、胃经。功效是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就是鼻子出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

这个三七大家千万不要小瞧它,清代名医黄元御说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对三七的功效论述得比较详细的,是民国时候的张锡纯,他说:“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关于张锡纯如何使用三七,我曾经在电视节目里面讲过,很多朋友因此而熟悉了三七,曾经有一位北京的老大妈,看了我在电视里面讲的,说张锡纯认为“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同时她听了我讲述的张锡纯的病例,她当时就拍自己的大腿,说终于找到病根了,原来她的膝盖痛了二十年,医生都按照风湿治疗的,她的胃都吃坏了,也没有效果,这疼痛让她非常痛苦,这次她看了张锡纯的故事,认为一定是里面有瘀血没有出来的缘故,于是,第二天药店一开门,她就买了三七粉,然后服用,一个星期以后,变化出现了,她的膝盖的皮肤出现了灰青色,针刺拔罐后,血色黑紫,我估计一般人见此应该就不敢服用了,但是这位大妈心有定见,知道这是瘀血透出来了,因为同时她的疼痛再减轻。然后继续服用,结果皮肤颜色逐渐正常,膝盖疼痛消失,前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二十年的病痛就去除了。她给我来信,单位转给了我,信里说:“罗博士,我给您写信,把这个事情告诉您,是希望通过您告诉大家,这个病害患者,害医生,害患者是因为患者痛苦,害医生是医生都以为是风湿,错误治疗,我告诉您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张锡纯说的是真的。”这封信我现在还保留着,看到之后我也很为这位阿姨高兴。

所以,三七化瘀血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这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

至于西洋参,也是很传奇。

西洋参本来不是中国的,最早是生长于北美原始森林之中,17世纪法国的一个传教士在我国东北期间,看到中国人对人参很重视,而且这个药物药效很好,于是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详细叙述了人参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并附有原植物图。后来,在加拿大的法国传教士拉费多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按图索骥在原始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形态极其相似的植物,这就是西洋参。

所以,我们看到清代的王孟英他们使用西洋参,那都是国外进口的,可见中医其实并不保守,外国新出来的成果我们古人也用。后来,直到1975年,我国才引种西洋参成功,现在东北等地都生产很多西洋参。

在中医里面,西洋参性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中医认为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虚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对糖尿病患者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西洋参应该说是中医消化外来药物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来是西方的植物,结果我们中医见到它以后,很快通过实践,发现它的功效,然后对它进行了性味归经的总结,然后用于临床。

西洋参与人参都是补气的,但是人参温,西洋参凉,滋补气阴,所以不会上火。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起来,一方面三七可以化瘀通络,另一方面,西洋参可以气阴双补,这对心脏是一个全面的养护,我有的时候,看到患者血虚,还会让他配合服用龙眼肉,这样,心脏的气、血、阴、阳都得到补充,同时还有化瘀的三七保护,这对心脏来说真是一个幸福的事情。

外感系列方——普济消毒饮

摘自名医罗大伦博士的新浪博客

现在我有个感觉,就是外感病越来越厉害了,以前的外感,通常的药方就可以起效,恢复得也快。但是近几年,我感觉好像外邪越来越强大,通常的药方,下去感觉没有力道了。我猜测,这与大气变化有关,现在雾霾越来越重,这与古人所讲的“瘴气”类似,但是比“瘴气”要复杂,因为瘴气毕竟出自自然界,而现在的雾霾,很多是工厂排污排出的化工成分的东西,也有烧煤燃烧后的成分,也有汽车尾气,成分极其复杂,这就给病邪以更复杂的生存条件了。同时,抗生素使用地越来越频繁,现在我经常听患者自述,这次上呼吸道感染,滴头孢快半个月了,一点效果都没有。我觉得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外邪也在进化,能活下来的,都是抗生素没有杀死的,结果它们繁殖开,就是超级细菌了。这也是一种外邪的变化。

这个时候,每到天气变化的时候,你看医院里面,尤其是儿科医院,患者每天都是熙熙攘攘,我估计每次外感流行,规模都不小。

外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内感染,现在要引起重视了,我最近遇到几位老人,受此拖累,几乎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怎么办呢?中医里面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用呢?

古老的中医,历史上有无数的了不起的医生,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路,我们可以学习的。

在金代和元代,中医诞生了四位大师,称为金元四大家,其中有一位叫李东垣。他的故事,我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看一下视频。

这李东垣家是当年河北的首富,可是母亲生病,百药无效,最后病故,他痛恨自己不懂医学,于是发奋学医,到易水拜师,最终学成,与师傅共创易水学派。出山第一战,就是战瘟疫。

这次瘟疫,当时叫大头瘟,当时气候异常,频发瘟疫,文献记载:“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这个大头天行,就是大头瘟,古代有时管传染性疾病叫“天行”,这个大头瘟的主要症状是头面肿大,据说会头大如斗,脖子很粗,这个病后世一直在猜测是什么病,因为不多见了,我曾经听说过有的地方解放后还有,向我介绍的人说此病有地方特色,别的地方人听说都奇怪,怎么会病得这样?总之后世不多见了,我们现在把腮腺炎一类的疾病也考虑进去,将其类比了。

话说当时老百姓病得很重,“亲戚不相访问”,亲属之间都不敢互相串门,感染上了,大多死亡。

当时李东垣并未行医,而是在济源那个地方做税务官,结果当地县令的儿子也患病了:“张县丞侄亦得此病,至五六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也就是说,医生们用药都无效,逐渐这患者病得非常重。此时,有人说李东垣懂得医学啊,让他来试试?

结果,李东垣创立了这个普济消毒饮,“遂处此方,服尽愈”。用了药,患者很快就好了。

于是大家传扬此方,无数百姓受益,后来大家把这个方子刻在路口,让四方百姓抄去,遇到瘟疫热毒,可以用此方治疗,当时大家称之为“仙方”。

这个方子原书的大概份量是这样的: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而我在使用的时候,通常做个修改,变成:黄芩15克,黄连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9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5克,板蓝根9克,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蚕9克,升麻2克。

这个方子,李东垣自己大致是这么解释的:用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黍粘子(就是牛蒡子)、薄荷苦辛平,板兰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方子里面的黄连用得比较重,这是为了破上焦热结所用的,我们今天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比例。

此方古代是用来治疗大头瘟的。现在,可以借鉴,用来治疗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症状是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的情况。现在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的情况。

举个例子,有段时间,我连着走了几个雾霾严重城市,有一天突然感觉咽喉不适,因为讲课,无法顾及,也没有办法吃药。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自己的咽喉红肿严重,整个上焦极度不适。看来自己也中标了,当时咽喉肿痛严重,说话沙哑困难,已经几乎无法发声了,我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感觉毒邪来势凶猛,咽喉的红肿也超出我的想象,可是,当天下午仍然有课要讲,我当时都想是否打电话通知停课了。怎么办?实际上当时已经没有办法通知大家了,于是上午抓普济消毒饮。熬好喝一次,上午仍难以说话,带剩下一大杯提前到课堂,当时见到工作人员的时候,我的嗓子仍然还是有些吃力的,于是不断地喝。两小时后嗓音渐开,居然可以正常讲课,课后咽喉已基本痊愈。我当时发了微博,说:“感谢东垣先师立此良法!”

这样的经历很痛苦,我不想有第二次,但是,这次也让我深深领略到了此方的力道。

这个方子其实在中医界广为应用,很多中医在治疗外感的时候,都会参考此方。很多中医的治疗外感热症的时候,会将此方拆开,按照自己的思路组合,此方给我们提供了治疗的思路。在遇到对症的时候,也会按照原方来用。

但是大家要记住,此方一定是在有热的时候,才可以用的,因为方子里面都是寒凉之药,阳虚的人慎用。而此方用过之后,热毒一旦解掉,就要换其他平和的方子了,不可长期使用这样的寒凉方子。

我的经验,现在外邪越来越盛,遇到热毒壅盛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如果遇到患者上焦热盛,高烧不退,咽喉红肿,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痰黄,舌红苔黄,脉搏跳动很快,而一般常规的手段都无效的,局面僵持的时候,可以考虑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这个方子配伍经典,可以打开郁结,将热毒消散,令身体恢复。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会开心了,说我患了感冒,就立刻用这个方子,一定能快速解除病痛吧?

这么想是不对的,此方只是治疗热毒壅结上焦,这种热毒壅结上焦,严格地说,只是感冒的后果,是感冒引起了严重的感染的后果,或者说是感冒的一个阶段,就是严重热症的阶段。而这种热毒壅盛于上焦,也可以出现在感冒之外的,其他外感传染病的发病过程中,比如腮腺炎等等。

所以大家要了解,此方并非感冒的通用方,但是当有严重的感染,热毒壅盛的时候,可以考虑,请具体诊治的医生,根据情况,参考加减此方的。

我们通常说咽喉肿痛,其实“咽”与“喉”,两者不同。喉在下在前,是我们所讲的“喉结”位置,喉咙突然肿痛,严重的会有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甚至毙命。方子用我讲过的喉科大师耿鉴庭的丹栀射郁汤,一两剂即愈。而咽部,位置在上在后,热结多表现为扁桃体红肿,李东垣此方甚佳,也会一两剂显效。

我相信,随着环境的恶化,疾病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之前曾经用过的药物方剂,很可能效果会越来越不好,此时,发掘古人的智慧,及时学习,已经迫在眉睫了。

有的时候,流感季节,看着医院里面每天数以万计的患者,看着医院门口道路被车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我时常会想起,当年百姓把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刻在道路的路口,令四方百姓传抄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