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靠运动治病

2015-08-26  5412  来源:新浪博客 

在中国,心脏病患者对于“心脏康复”这个概念还相当陌生,虽然手术做得很好,但是由于后续康复没有跟上,很多人完成手术半年后又回到了病房。怎样的运动适合心血管病人?慢性病人该如何运动?这就需要将“适量”运动量化,给患者开出运动处方,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运动和康复治疗。东方早报身体周刊记者屠俊

心脏病人怎么能运动呢?66岁的赵民原本就不爱动,心脏手术后就更不敢动了,没想到医生给他开了运动处方,静养不如“动养”。

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对人体有益,这个结论适用于健康人,同样也适用于携带慢性病的患者。但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运动本身对于他们原本脆弱的心血管功能是极大的考验,按照以往的认识这类人无法进行运动康复,但事实又证明运动对于患者来说是一剂良药。

那么如何在不动和动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方面不能单靠感觉,而是需要仪器测定。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教授王乐民说:“我们所做的就是将抽象的‘适量’运动‘量化’,给患者开出运动处方,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运动和康复治疗。”

心脏病人的顾虑

先从一组数据说起。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脏内科医生库珀开始倡导有氧运动,使得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20年间高血压人数下降了30%以上,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37% ,脑卒中死亡率下降50% ,美国人均寿命延长6年。

而在中国,一项研究也显示,65岁以上老人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比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者,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69%,病死率减少73%。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20多年时间中,心血管的介入治疗开始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支架安装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差距在于术后康复。”王乐民说。

在中国,心脏病患者对于“心脏康复”这个概念还相当陌生,虽然“支架”、“搭桥”手术做得很多很好,但是,由于后续康复没有跟上,很多人完成手术半年后又回到了病房,再次心梗住院。

“心血管康复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起步,至今我们对于运动的态度和疾病的认识经历过一个观念的变迁,从传统角度来看,对于得了心血管病的病人,患者自己不敢动的,医生也不让动,这其中是对运动过量导致猝死的恐惧,因为运动本身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就是一种考验,就算是一些自认为健康的正常人在跑完马拉松或者直接在跑步机上运动猝死的案例都比比皆是,心血管病患者更有运动过量致死的担忧。另外,患者也会认为自己一动就气喘,如何还能运动,不如在床上静养。”王乐民说。

但是,长期不运动的人,四肢肌肉、呼吸肌都会退化,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甚至会发生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王乐民介绍说,“我们从患者的恢复角度,对坏死心肌周围的毛细血管的新生、组织代谢的修复,进行过对比,最后发现运动组比不运动组好得多。所以,如何找到一个运动的平衡点适量运动才是关键,早运动早受益。”

那么,怎样的运动才能称之为“适量的”运动?这个问题连很多医生都解释不清。“有些人认为应该以自我的感觉为准,但是事实证明当自己有不适症状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在王乐民看来,运动完全可以被量化,很多病人通过定制运动处方已经有了改善。

找出运动负荷点

如何制定出适合不同病人的运动量?在同济医院的心脏康复平板实验室便能找到答案。

这里乍看很像是一个小型的健身房,摆放着跑步机,踏车等各种运动器械,房间一侧还放着一套心肺运动试验仪器,用来评估人体心肺、骨骼肌肉整体的代谢情况。

“运动处方的核心是帮助患者制定运动强度,而其制定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到的无氧率来评估。”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沈玉芹说,她同样是心脏康复平板实验室的一员。

患者在接受检测的时候会先被戴上一个密闭的呼吸头罩,同时心电图和血压等情况也会被实时监测,然后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而给予多大的负荷则由医生把握,活动程度是逐渐变化、逐渐提高的。

“通过这台仪器,我们可以检测人体在运动中的氧代谢情况,需要多大的氧、消耗多大的氧能被实时地监测出来,不同的运动负荷耗氧量不同,运动负荷运动越大,消耗的氧越是大,通过耗氧大小的检测,我们将找出他的负荷点在哪里,即无氧代谢阈值。”沈玉芹介绍。

氧代谢动力学参数中的无氧代谢阈值(AT)尤为重要。氧气进入人体后,会通过心脏“泵”的工作,随血液播散到全身各处,完成代谢后转化成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对患者而言,适度的有氧运动是安全的,但一旦运动负荷增加到一定量,以致人体组织对氧的需求量超过体内循环所能提供的氧气量之后,就不得不通过无氧代谢来提供更多的能量。这种无氧代谢对心脏病的康复病人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容易造成运动性猝死。

心脏有氧运动康复处方的科学依据,就是要找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之间的转折点,避免患者陷入危险的无氧运动状态。

相对仪器检测的精准,坊间还流传着一种更简单的测量法——根据脉搏运动来界定有氧运动是否适量。

一般认为,有氧代谢健身运动的有效心率是在120-l80次/分,越接近高限,训练效果越好。其计算方法,可以用170或180减去年龄。如果是60岁以上或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则用170减去年龄。年轻人或体质较好的人,还可以简单地选择心率120-140次/分,为小运动量;140-160次/分,为中运动量;160-180次/分,大运动量的标准。

对于这一数值,王乐民却直呼“危险”:“实际上和无氧代谢阈值比较起来,这个数值估计过高了,数值太大了。”

据他介绍,市面上推出的心率计算方式,要比研究总结出的无氧代谢预估值高20%,人体在达到上述脉搏数上限之时可能已经进入了无氧代谢。“所以一般的人这么做还可以,因为他的储备能力还行,但是老年人,特别是身体有一些疾患的话,如果是按照脉搏数,会有一些风险,持续的时间越是长,越容易有风险。”

多运动少吃药

完成检测之后,医生就会帮助患者开具运动处方了,处方的具体内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及注意事项等。

“运动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的人可以骑自行车,可以散步,也可以步伐快捷,只要完成运动强度,方式任选。关于运动频率,我们认为只有经常运动,我们的心脏才会受益,所以我们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周至少休息一次。”沈玉芹说,“运动时间会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循序渐进给予建议,三个月更新一次。”

除了运动处方外,同济医院的心脏康复室还配备有康复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会先教授患者一套热身运动,“这能够帮助患者在运动中避免运动伤害和肌肉拉伤,也能够帮助患者更容易进入接下去的运动状态。”康复治疗师李广鹤说。

接着,患者要在跑步机或者踏车上完成处方中所定频率的运动,李广鹤会让患者记住这个频率,回到家也可以照练。完成康复运动后,患者最后还需要做一些整理运动,当然运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是否有胸痛、胸闷、气急、心慌等不适症状。

在心脏康复室,我们见到了进行运动康复治疗的患者赵民,原本从事重型机床现场施工工作的他是第一批被派往国外的技术人才,“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休息,也不喜好运动,好强,干劲十足,老了就吃苦头了。”

2011年赵民被查出心脏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老年人的常见病都找上门来。在心脏装完3个支架后,他发现自己的气力大不如前。

“那段时间家务活都干不动,出门的时候还要妻子帮我拿东西。”他回忆道,“那时候中医西医都看过,西医让我按时吃药、保持静养,说可以尝试去农村住住,但是,像我们一直住在市区的人这个方案好像不大现实;中医也没有办法,开了点中药,让我继续调养,但是身体一直没有起色。我那时候就想,一定要找找其他法子。”

由于陪岳父岳母看病,赵民经常出入同济医院,偶然间他了解到心脏康复室有开运动处方,“就想着试试看,没想到一试效果这么好。”

在装完支架后的第九个月,“也就是2012年的2月22日,我开始尝试运动这种治疗方法。”赵民对于这个日子记得特别牢,开始的时候医生建议他快步走,每天基本锻炼40分钟左右。康复室的李广鹤医生还教了他一套运动前的准备运动,运动后的整理运动。

现在只要天气好,赵民都会去公园里锻炼。他笑称,“就是妻子比较累,每天要陪我锻炼,帮我拿东西,但是,这对她也是有好处,一起运动到了嘛!”

现在赵民可以干的家务活已经很多了,换窗帘这种事情根本不在话下,最为神奇的是,他的西药药量在不断的减少过程中。

最先是降糖药,“如今我的血糖在5.5左右,专科门诊对于心脏病人的要求都是8以下,控制到这个程度我基本满意了,所以糖尿病的药我早就停掉了。心脏病的药也在慢慢减少。我的目标是,再过半年,除了阿司匹林,打算把所有西药都停掉!”他笑得很开怀。

今年2月22日,赵民去同济医院复查,结论是各项指标比在前面一位做检测的40多岁患者要好很多,和以往的自己比起来也是上了一个台阶。他感叹,“时隔整整一年,好像命中注定一样!”

接受度不高

像赵民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沈玉芹说,很多坚持运动的患者状态都很好,有些以前每年都要住四五次医院的心梗患者经过锻炼现在住院率很低,有些糖尿病的患者都不用吃降糖药了。但是,对于更多病人而言,“靠运动治病”仍旧是个新奇的说法。

“现在,我们治疗心血管的病人后就会紧盯他们快点来开运动处方,同时在其他各个科室也向医生大力推广,因为这的确有效。运动,尤其是户外慢跑、打球、散步等,不花费多少钱,但每天按照处方运动几分钟,可能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心梗病人一年就要重复住院四五次,哪次不要几千块钱,哪个更划算?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不运动,但是,患者不接受,还是观念的问题,有些医生都不一定接受。”沈玉芹说。

王乐民也坦言,运动处方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效益,“此项心脏康复项目尚未列入医保,也没有收费标准,所以,只有医院贴钱在做这个事情,但又不能不做,因为对患者确实有益,心血管康复才刚刚起步。”

据他介绍,国际上开展心脏有氧运动康复,特别是以无氧代谢阈值为靶点来测试患者心肺储备功能的国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都走在前列,北欧一些国家也不错,但是这些国家的人口基数比较小,就中国来说,以往上海同济医院是唯一一家,现在北京、广州都开始做这项工作。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运动处方也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列入医保范围,大家都能重视在合理的运动范围内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