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华治疗项痹病

2016-01-02  4275  来源:网络 

  患者“颈项不适伴右肩胛部疼痛及右上臂酸胀1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颈椎CR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略变直,顺列关系规则,C3-7椎均有不同程度增生唇样变。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辨病为“项痹病”,证属风寒痹阻型;法当祛风散寒,温经活血,通络止痛,通过采用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治疗而获痊愈。

  张某,女,45岁。行政办公人员。2011年7月11日初诊。患者因“颈项不适伴右肩胛部疼痛及右上臂酸胀1周”前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周前因吹空调受凉后出现颈项不适,并伴见右侧肩胛部酸胀疼痛,当时由于症状较轻而未予以重视,此后逐渐出现右上臂酸胀、冷痛不适,右上肢活动稍感不便,曾到私人诊所行针灸、推拿及外贴膏药等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查体:颈项部及右侧肩胛部肌肉较紧张,颈项转动可,颈2~7椎体棘突两侧缘轻微压痛,颈7椎体棘突旁压痛,未引起明显放射痛,右侧肩胛骨内上角处压痛明显,右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右侧肩胛岗上、下窝压痛,右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骨科医院颈椎CR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略变直,顺列关系规则,各椎体大小等,C3~7椎均有不同程度增生唇样变。患者系行政办公人员,长期久坐伏案致颈项部筋脉、肌肉劳损,气血不畅,又因吹空调受凉,风寒之邪外侵,筋脉凝滞,风寒痹阻,不通则痛,故证见颈项不适伴右肩胛部疼痛及右上臂酸胀、冷痛不适等症状;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舌脉合参,故中医辨病为“项痹病”,证属风寒痹阻;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以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为主:针刺颈4-7椎夹脊穴、双侧风池、右侧肩井、天宗、肩髃、臂臑穴,采用捻转泻法,并配合电针连续波刺激,每次20分钟,日1次;针刺合谷、中渚穴,采用捻转泻法,强刺激得气后不留针;针刺大椎穴,采用捻转泻法,并配合温针灸2柱;拔罐(主要针对颈肩部疼痛明显处);采用舒筋解痉类手法(以滚、拿、揉、点、按、弹拨手法为主),针对颈部、右肩胛部及右上肢进行施术,日1次。嘱其注意休息,勿久坐伏案,调节饮食,避风寒,后期配合适宜的功能锻炼。

  7月14日二诊:患者诉颈项不适改善,右肩胛部疼痛及右上臂酸胀较前减轻,但仍感右上臂冷痛、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此为风寒痹阻经脉所致,法当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以自拟方颈舒汤加减:葛根18克,桂枝9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当归12克,黄芪30克,羌活12克,茯苓20克,炒白术15克、狗脊2克,全蝎12克。5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其余同前法治疗,嘱其注意休息,避风寒,加强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

  7月20日三诊:患者经以上综合治疗后右肩胛部疼痛及右上臂冷痛感基本消失,现主要以右上臂酸胀为主,但程度较前明显减轻。予以针刺右侧肩井、肩髃、臂臑、曲池,以平补平泻为主,并配合电针连续波刺激;采用舒筋解痉类手法放松颈部、右肩胛部及右上臂软组织,再配合仰卧位颈椎拔伸牵引旋转手法;嘱其加强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

  8月1日四诊:患者诸症消失,嘱其坚持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神经根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长期伏案工作或工作时经常向某一方向转动的人。中医病名“项痹病”。本案患者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久坐伏案而致颈部劳损,加之受凉而发病。颈部劳损是本,寒凝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郭剑华老师采用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针灸取穴根据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并配合电针和温针灸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二诊针对患者右上臂冷痛、畏风的症状,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内服,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重用葛根能升达阳明津液,滋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症状,再配以细辛、羌活、桑枝、川芎、防风,意在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以解除右上臂冷痛症状。

  三诊继续采用针灸、推拿,再配合仰卧位颈椎拔伸牵引旋转手法则可以调整颈椎顺应性,松解颈肩部肌肉痉挛,改变增生物与周围组织的位置,矫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松解粘连,并达到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的作用。同时嘱患者加强颈肩部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肌肉和颈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旺盛,促进新陈代谢,增进脊柱周围肌肉的外在活力,从而加强对深部韧带、椎间盘及小关节的稳定性。对于功能锻炼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式的进行,并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采用动静结合的原则,提高和巩固疗效,此为预防疾病复发的良方。(刘渝松马善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