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有哪些部分可供作药用?

2016-01-02  3809  来源:《中医1000问 - 方药篇》 

竹子,是我国浙江、安徽、四川、福建等山区的特产,它的品种繁多,用途极广,不论工业、农业、人民生活都不可缺少它,竹子还可提供许多药材呢!

1、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鲜叶,其性寒味甘淡,有清心热除烦躁,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对热病口渴,口舌生疮,小儿惊痢,吐血衄血,面赤心烦,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病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著名的导赤散即是专治心火旺,口舌生疮,小便涩痛的方剂,其中用竹叶能引心火从膀胱而出。本品煎汤内服,每次用量在15~30克。

2、竹卷心:又名竹叶卷心。为洗竹、慈竹等的卷而未放的幼叶。性味苦寒,有清心除烦,消暑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热病心烦,神昏谵语,口渴尿赤,中暑以及水火烫伤等病证。内服,煎汤每次6~15克;外用,煅炒后研末调敷患处。

3、竹茹:又名竹皮、淡竹茹、竹二青等。为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多以姜汁炒制,处方名为姜竹茹。性味甘凉,有清化热痰,清胃热,凉血安胎等作用,常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心烦不安,胸闷失眠,胃热呕吐,妊娠呕吐,胎动不安等病证。煎汤内服,每次9~15克;外用熬膏贴可适当增加。

4、竹沥:又名竹油、淡竹沥、竹汁。为新鲜的淡竹和青杆竹经火烤所沥出的液汁,呈淡黄色之澄清汁体。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开窍的功效。主要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肺热痰稠,惊风、癫痫等症。一般内服每次30~50毫升。

5、竹黄:主要有两种:一是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有名天竺黄、天竹黄、竹膏;二是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谁会,即竹子被真菌感染后,枯萎的竹子枝杆上结出肉瘤状物。两者用法用量,性味功效均相似,内服煎汤,每次3~9克,研粉吞服,每次0.6~1克。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祛风热的功效,可治疗痰热惊搐,中风痰壅,小儿急惊抽搐等病证。

来源:《中医1000问 - 方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