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6-01-02  4322  来源:网络 

  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与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黏膜发生糜烂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亦可累及全部结肠,主要症状有血性黏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等。溃疡性结肠炎祖国医学没有其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重型或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类似于中医的“血痢”或“疫毒痢”。此症发病急骤,腹痛剧烈,痢下脓血,多为紫红色或血水状,便次频繁,后重特甚。如不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危及生命,本文对我科受治的35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和同道一起交流、吸取经验,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35岁-67岁,平均年龄为46.6岁,病程1个月—30年不等,初诊患者为13例,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12天不等,平均7.7天。入院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性黏液便(15例)、腹痛(31例)、里急后重(19例)、腹泻(35例)、发热(30例)、血便(20例),入院后均经结肠镜检查,充血水肿35例,溃疡32例,糜烂出血23例,铅管样狭窄1例。

  2 诊断标准

  国内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简称太原标准)。并符合如下7条标准中3项以上者:①血性腹泻6次/d或以上;②体温380C或以上;③脉搏90次/min以上;④血红蛋白<90g/L;⑤血浆白蛋白≤30g/L;⑥明显营养障碍近期体重下降>10%或中毒症状严重者。⑦ESR>30mm/h。

  3 治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mo以上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大改善。

  4 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可输血血浆白蛋白。一般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少渣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②西药水杨酸制剂治疗,一般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作为首选,用药方法:4-6g/d,分4次口服,病情好转后改每天1.5-2g,分次口服,维持6-12个月。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运用,皮质激素对活动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疗效,重症患者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mg,5-7d改用口服泼尼松。泼尼松一般每天40mg,病情控制后药量每周逐渐递减至每天10-15mg,维持月余或数月。逐渐递减后停药。④适当免疫抑制剂的运用。⑤中药治疗,便血多者以白头翁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腹痛下利明显者以当归芍药加减;同时以中药保留灌肠:自制方剂(主要成分为黄连15g、苦参20g、地榆20g、白头翁20g、锡类散、地塞米松5mg、10%奴夫卡因10-20ml。)100ml行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2-3次,疗程为1-3个月,可减少激素不良反应。

  结果:经我中医内科保守治疗的35例患者中,有效为31例,占88.57%,病情好转3例,占8.57%,总有效率为97.14%。余1例,因合并肠管狭窄中途转手术视无效。

  5 讨论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凶险,预后严重,如不积极抢救治疗可出现中毒性肠扩张、肠穿孔、肠大出血及肠梗阻,肠坏死等,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西医对本病主要是积极对症治疗、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运用,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脾肾两虚,湿热阻滞大肠,乃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乃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淤、毒雍滞大肠。根据本病的中西医发病机理,我们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祖国医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学习解放军211医院陈治水等同志的治疗方法,再根据各患者的具体情况,自制方剂保留灌肠取得良好的疗效。上述数据表明运用本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手术率和死亡率,有较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