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医与阴虚

2015-09-06  4932  来源:新浪博客 

中医与阴虚

在中医中所说的阴虚,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症状。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阴虚的人体内阴液缺少体液和油脂分泌不足身体会呈现缺水的状态会感觉到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还会伴随有手脚心发烫热、手心有汗、爱喝水、浑身难受的症状。男人阴虚会导致早泄、遗精,脱发、盗汗、精力不济等,女人阴虚则容易导致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

治疗阴虚可通过食补,可多吃银耳、甲鱼、莴笋、黑芝麻等食物,有条件的还可以煮海参百合汤喝,可以达到治疗治疗肾阴虚的目的。

中医补肾重平衡,讲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凡事不可一刀切,一边倒。所以滋阴补肾,要讲求阴阳平衡的道理,阴虚者在补阴时也要注重阳,不可顾此失彼。

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肾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知道肾为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于是,除了食补和锻炼,中医补肾也成了人们常用的养生方法之一。打开电视,画面到处播放着补肾的广告;走进药店或商场,人们也不难发现,柜台上放着很多有关补肾的药品,更多的则是保健品,店员推销的热情令人们不忍拒绝!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肾虚”二字了。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中医补肾是科学补肾,需要辨明阴阳,稍微不慎,不但对健康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伤害,而中医在临床治疗上也是严格区分肾阴虚和肾阳虚的。

肾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的阴虚内热症状,以及有以上症状的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病症等,这个时候最好服用六味地黄丸。另一方面,六味地黄丸由于配伍精妙科学,六味药材三补三泻,补中有泻,药性平和,为滋阴补肾经典方剂,而且现代医学也证明,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在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及抗衰老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

肾阳虚则多表现为腰膝冷痛酸软、肢寒畏冷、夜尿频多、精神疲惫、阳痿、水肿、小便清长失禁或不利、舌质淡等阳虚内寒的症状。此时就要选用治疗肾阳虚的桂附地黄丸,它是张仲景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剂。

根据自己身体症状,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关键要弄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在自己判断不准的情况下,一定要到医院咨询专业医师,补药不能乱吃,补肾也不能乱补。而现在很多药品或保健品搞不清楚是补阴还是补阳,干脆说阴阳双补,吃这种药简直是花钱买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