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单方验方

2015-08-06  9247  来源:网络 

功能性消化不良单方验方

1。安神疏肝汤:五味子12g,枣仁30g,远志10g,青皮、陈皮、柴胡、枳壳、香附各

12g,白芍15g,甘草6g。每日1剂,分2次服,l周1疗程。适用于本病属于肝胃不和型者。

2。半夏枳术胶囊:每粒含生药姜半夏1。0g,炒枳实1。0g,炒白术1。8g。每次2粒,

每日3次,口服。14天为1疗程。对于本病各种证型均可应用。

3。砂蔻散:砂仁40g,白蔻60g。共研细面,每服5g。痞塞满闷之时服用。

4。乌贝散:乌贼骨30g,浙贝母12g,白及30g。共为细末,每服6g,每日4次。用

于肝郁犯胃,胃酸过多证。

怎样食疗消化不良?

(1)鲜鸭肫1~2个,谷芽15~20g,麦芽15~30g,盐、味精适量。将鸭肫割开,除去肫内脏物,但不要剥去鸭内金(即贴在肫内壁的金黄色

厚膜),洗净,与谷芽、麦芽同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文火上焖煮,至鸭肫熟透即成。服用时加盐、味精调味,饮汁食肉。

此方适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2)鲜火炭母60g,猪血150~200g,盐、味精、香油适量。将火炭母洗净,猪血用开水烫过,用刀划成小块,同放于锅内,加水适量,置文

火上煮汤。猪血块内部变色后即成。服用时,加盐、味精调味,饮汤食血。但老年肠炎腹泻者,只饮汤,不吃猪血。

此方适用于老年人夏季闷热、肠炎、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等症,有清热解毒、消胀满、利大肠的功效。

(3)新鲜萝卜250g,酸梅2枚,食盐适量。将萝卜洗净切成薄片,与酸梅同放入铝锅内,加清水三碗,置文火上煎煮,清水只剩一碗时,加

食盐少许调味即成。服用时去渣饮汁。

此方适用于饮食积滞、进食过饱引起的胸闷、烧心、腹胀、烦躁、气逆等症,有宽中行气、化积滞、下气生津、化痰去热的功效。

肠易激综合证治疗

方1

疗法:用五厚汤(五味子、厚朴、黄芪、石榴皮各10克,乌梅3克、鸡内金3克),日1剂水煎服,30天1疗程,伍用西药V-B、C或谷维素等物,

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或生冷食物、勿受凉。

效果: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116例,结果:显效101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25%。连续服药显著者均无复发。

取材:屈良斋。中级医刊。1982:(10):25。

方2

疗法:用秦艽荜xie汤(秦艽。荜xie、捕骨膏、煨诃子、党参各10克、茯苓、焦白术、山药各15克、砂仁3克,陈皮10克)加减,日1剂水煎服。

效果:治疗肠易激综合症20例,结果:痊愈1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服药25~75例,一般5剂即开始见效。

取材:王淑波。广西中医药。1984;7(6):15~16。

方3

疗法:辨证治疗:1、脾胃虚弱型用党参、白术、茯苓、木香、藿香、葛根、地榆、连肉各10克,薏苡30克,山药15克,生甘草8克;2、肝木乘

脾型用白术、白芍、防风、陈皮、佛手、枳壳、厚朴、茯苓、藿香、香附、木香各10克,条参15克,甘草8克;3、脾胃阴虚型用生地、元参、

麦冬、枳壳、麻仁、白芍、厚朴、杏仁、当归、瓜蒌仁、柏子仁各10克、熟军8克。

效果:治疗IBS42例,结果:痊愈3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有效病例平均用药22天。

取材;邓翔。中医杂志。1985;26(2):36~37。

方4

疗法:用健脾温中清肠法。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炮姜、秦皮、广木香等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

效果:治疗IBS57例,结果:显效39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

取材:马贵同。上海中医杂志。1986;(1):12~14。

方5

疗法:柴胡、防风、五味子、白术、陈皮各15克,白芍、肉蔻、补骨脂各20克,水煎1日剂,7天1疗程,疗程隔3天。进易消化食品,忌刺激性

调料。

效果:治疗IBS187例,结果:治愈128例占68.45%,好转41例占21.93%,无效18例占9.62%.

取材:张迪。黑龙江中医药。1986;(6):23~24。

方6

疗法:用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各15克,陈皮、防风、炙甘草各10克,日1剂水煎服。10天1疗程。

效果:治疗IBS87例,结果,治愈62例,有效17例,无效8例,随访半年者45例,复发3例。

取材:陈治水。辽宁中医杂志。1988;12(6);42。

方7

疗法:针刺足三里、合谷穴,取强烈持久刺激手法,每次20分钟,每隔5分钟捻针1次。

效果:治疗IBS3例,收效迅速,平均1周内大便正常,症状消失。

取材:中华医学杂志。1957;(8)。

方8

疗法:用硝苯啶10mg/日3次,餐前20分钟舌下含服,4周1疗程。对照组用谷维素。

效果:治疗IBS72例,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显著8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1

取材:陆决心。江苏医药。1988;14(10):561。

方9

疗法:用中医医结合治疗。脾虚型,中药用Ⅰ号方(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炙草、砂仁、车前子、炙黄芪),日1剂水煎服。

肝郁型,用中药Ⅱ号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苍术、木香、枳壳),日1剂水煎服。

效果:治疗IBS30例,结果:治愈24例,好转5例,无效1例。

取材:石志乔。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4):241。

肠易激综合证治法

1:肝郁脾虚

每因情志不舒即肠鸣泻泄,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噪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理气机。

方药:炒白术,生白芍各12克,防风,柴胡各9克,煨木香6克,炒陈皮,炒枳壳,制香附各10克,生甘草5克。腹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增强

止痛作用;嗳气频繁者,加沉香、白蔻仁理气降逆;泄泻加党参、乌梅、木瓜;腹满胀痛,大便秘结或欲便不得者,加槟榔、枳实、大黄顺气

导滞,降逆通便;若气滞日久,腹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点者,加五灵脂、丹参、桃仁、元胡以化瘀止痛。

2。寒热错杂

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粘腻不畅,或加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作,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暖,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法:调和肠胃,寒热并用。

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炒白术、炒黄柏、茯苓、炮姜、煨木香、当归各10克,细辛3克,党参15克,炒川椒,黄连,甘草各6克,制附子5克

,炒白芍12克。少腹疼痛,胀满恶寒者去黄连,加荔枝核、小茴香;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川椒、炮姜、附子、加栀子、吴茱萸;腹痛加元胡、

川楝子;湿邪内阻,腹满后重者去党参、大枣,加厚朴、山楂炭、藿香。

3。肠道津亏

便秘,大便如卵石状、羊屎状。少腹疼痛拌失眠、头痛、烦闷、手足汗出。舌红少苔或苔燥,脉弦。

治法:滋水清肝,润肠通便。

方药: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克,麦冬、当归、白芍各12克,生地25克,川楝子10克,玫瑰花(后下)6克。兼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甘草

;便秘较甚,加元参、火麻仁、生首乌;腹痛加元胡,重用白芍。

4。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畅,稍进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上腹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精神疲惫。

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白芍、炒扁豆、莲子各12克,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砂仁、炒陈皮、木香、甘草、各6克。久泻不止

,脾虚下陷者,加升麻、柴胡、黄芪益气升清;肾阳已衰,寒气内盛者,加肉桂;黎明泄泻,伴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者,加补骨脂、肉豆蔻;

腹痛喜按,怯寒便溏者,加干姜、肉桂;脾虚湿盛,加苍术、厚朴、藿香、泽泻。

专方验方

1。理中活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12克,白芍15克,吴茱萸8克,丹参30克,薏苡仁30克,川芎12克,元胡12克,五味

子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适用于本病属中阳不足,气血淤滞者。

2。抑激止泻汤:党参15克,白术10克,炮姜炭10克,防风炭10克,白芍15克,仙茅12克,广木香6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适

用于本病腹泻型。

3。加味安土汤:白芍20克,白术15克,白茯苓15克,柴胡10克,苍术5克,炮姜3克,神曲10克,陈皮10克,白芷10克,益智仁10克,炙甘草

10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适用于本病属肝郁脾虚者。

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消化病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医内科处方手册》

山西科学出版社《肠胃病学》

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概述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主要累及大肠或小肠,是由肠管运动与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其特点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有过度的反应或反常现象,表现为结肠性腹痛,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本病多为精神因素所引起,病理改变纤维镜可见肠管痉挛,充气激惹性疼痛,黏液分泌可能增加或可见轻度的充血水肿。主要表现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患者常见腹泻、腹部不适、腹胀、肠鸣音亢进、或便秘等症状。体检可触及乙状结肠肠段有敏感性压痛。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黏液便型四种。血、尿、粪常规检查、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检一般无器质性改变,应与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相鉴别。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腹痛”、“泄泻”、“便秘”、“下帘、“肠郁”等范畴。

二诊断

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起病缓慢,病程多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症状轻重不一,一般情况较好。

2临床病情与情绪关系密切,对饮食、寒温、劳累等也颇敏感而易于诱发,常伴有失眠、焦虑、精神涣散、头痛、健忘、神经过敏等症状。对药物“敏感”,初服多有效,再服则无效。

3主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多为胀痛或呈痉挛痛,部位以左少腹为多见,矢气或排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排便习惯改变,伴有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体检可无阳性发现,或于左下腹有轻压痛,或可扪及条索状肠管。

4实验室检查:大便黏液较多镜检无红、白细胞,找不到阿米巴及血吸虫卵,细菌培养阴性隐血实验阴性。血常规及血沉等均属正常。

5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

6内窥镜检查:肠运动亢进,甚至痉挛,黏膜无异常,活检基本正常。

三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等脏功能失调。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及脾,脾气失和,可形成肝脾不调证.根据临床观察,一些明显的精神变化,均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运动功能和内分泌失调。中医“脾藏意”、“肝主舒泄”、“思虑伤脾”、“木郁克土”的传统理论,表明十分重视神经活动在病因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脾胃的腐熟与输运,依赖肾阳之温煦,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也是脾运不健的的重要原因。此外,气运不调,生湿、生热、生痰,也可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的征候。其早期多属于肝郁脾虚;后期累及肾,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见气滞血瘀等症候。

四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证

证候:每因情志拂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噪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理气机

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12克,生白芍12克,防风9克,陈皮10克,柴胡9克,煨木香克,炒枳壳10克,制香附10克,生甘草6克

加减:

腹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

嗳气频繁者,加代赭石、沉香

泄泻者,加党参、乌梅、木瓜

腹满胀痛,大便秘结或欲便不能者,加大黄、枳实、槟榔

2寒热夹杂证

证候: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粘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暖,口干,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平调寒热,理肠和胃

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10克,细辛3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炒川椒6克,制附子5克,黄连6克,黄柏10克,茯苓10克,炮姜10克,煨木香10克,当归10克,炒白芍2克,甘草6克

加减:

少腹疼痛,胀满恶寒者,去黄连,加荔枝核、小茴香

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川椒、炮姜、附子,加栀子、吴茱萸

温邪内阻,腹满后重者,去党参、甘草,加川朴、山楂、槟榔、藿香

3脾胃虚弱证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上腹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精神疲,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山药12克,炒扁豆30克,莲子12克,炒薏苡仁40克,砂仁4克(后下),炒陈皮6克,木香6克,甘草6克

加减:

久泻不止,脾虚下陷者,加升麻、柴胡、生黄芪

肾阳已衰,寒气内盛者,可加肉桂

黎明泄泻,伴腰膝酸冷者,加补骨脂、肉豆蔻

腹痛喜按,怯寒便溏者,加干姜、肉桂

4肠道津亏证

证候:便秘数日一行,便结难下,大便如卵状、羊屎状。部分患者可于左下腹触及包块,少腹疼痛,伴失眠、头痛、烦闷、手足汗出,舌红少苔或燥苔,脉弦

治法:滋水清肝,润肠通便

方药:一贯煎和增液汤加减。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当归12克,生地24克,玄参10克,白芍12克,川楝子10克,玫瑰花6克(后下)

加减:兼气虚者,加太子参、生黄芪、生甘草

便秘甚者,加火麻仁、生首乌

腹痛者,加元胡,重用白芍

5肠道瘀滞证

证候:打败内或稀溏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玄涩

治法:理气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当归15克,川芎6克,赤芍15克,蒲黄9克,五灵脂6克,没药6克,元胡10克,桂枝9克,丹参15克

6食滞肠道证

证候;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山楂18克,神曲6克,莱菔子6克,陈皮6克,半夏9克,茯苓9克,连翘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