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一、天花验例

2015-04-28  3417  来源:《疑难病治验》 

幼科一、天花验例

患者翟×,男,18岁,山东省成武县翟楼人,已婚,1945年春夏交接之季初诊。

【主诉】

出天花遍身已十余日。

【病史】

是春正值天花流行,遂染此疾,即延医诊治,既至十多天,痘疮仍皮薄浆嫩,灰白而凹陷,不起胀,不灌浆,不化脓,日甚一日,以常规治疗。既至18天,不见起色,高烧谵语,狂躁不安,周身溃烂,奇臭难闻,鼻口出血,不食,不便,病情危笃。

【治疗经过】

初用升麻葛根汤透发,既至痘疮出齐,改用温补。前人有“疹受清凉痘受温”的说法,遂泥其说。误认为痘疮非热不出,非热不长,非热不灌,非热不靥。因而概用温性参芪以期补气养血,促其灌浆、化脓。又因谵语而施朱砂、琥珀以镇静。不但证候不轻,反至周身溃烂流水,高烧谵语,狂躁不安,鼻口出血,秽气喷人,危在顷刻。又延痘疹专科二医,诊后均未立方,认为是痘疮当十八天收靥(结痂)。至今仍皮薄浆嫩,不灌浆脓,是气血虚弱,亏损奎极所致。按痘科常规,病属不治、两医告退。病人处于万般无奈之际,又不肯放弃治疗,坐以待毙,抱一线之希望,延余诊治。余本不专痘疹,稍通一二,边治疗,边攻读《痘疹正宗》,终于找出与痘疹专医相反的方法。

【现在症状及治疗】

高烧谵语,狂躁不安、鼻口出血,秽气喷人,周身痘疮连贯,颗粒不分,溃烂流水,奇臭难闻,苔焦脉数,不食不便。余认为此证属于热毒内瘀,不能透发所致。急于泻热攻下,以排其毒,投以痘科归宗汤加重石膏、大黄,嘱其日夜三剂。

生地30克、赤芍12克、四花青皮15克、牛蒡子9克、木通9克、剂芥穗3克、山楂30克、大黄30克、石膏60克(捣碎),水煎两次服。一剂平,二剂泻下瘀血块和黑便及秽浊约半便盆,诸症状大轻,次日继服此方减量,由周身溃烂流水,逐渐变稠为脓,三日后渐结痂,神情气爽而愈。

【分析】

痘是儿科四大证之一,古名痘疮,也叫天花,病程十八天(即发烧三天,出红点三天,变水泡三天,灌浆三天,化脓三天,结痂三天)。始出肇于肾,而升于脾,由脾而肝而肺而心,毒则从容外出。出自心脯为顺,出自肝肾为逆。痘既曰毒,共性猛烈可知,毒既猛烈,非火而何?毒即是火,毒盛即火盛,火盛即毒盛,毒是火之根,火是毒之焰,两者互为因果,发则有不可抗拒之势。是以痘毒一萌,热兆其先,故开始就先有发热。痘毒初发,即流入血液之呻,毒轻的血载之而气领乏。先出红点,属于血分。颗粒浮郭,属于气分。又加痘疮形象盘晕而根松,是血之通,其顶靛而明亮,是气之畅。浆由血化,化的机理,是气煦之变。逐渐脓成饱满,是血之充盈。其痘光泽明润,是气之精华所灌,待血尽脓干而结痂,即血之还原,而气收之。

善治者,必先调其气血以助其功。倘若毒火较盛,来势凶猛,气血未及领载,势必陷于毒火包围之中,气为之而滞,血为之而瘀,气血瘀滞而不能领载,热不能外发,所以痘疮至十多天不能按期起胀,灌浆,更不能化脓,故显示出皮薄浆嫩,灰白而凹陷。用参芪等欲补气养血以促使灌浆,用朱砂、琥珀等欲解毒镇静。不但无益于病,反而使卫外之气固闭不通,毒火不得外散,内郁更盛,犹如炉火正焰,却以盆盖之,遂内热如焚。火性炎上,岂有不高烧如燔,狂妄烦躁,鼻口出血,苔焦脉数之理。这些症状,反映出五铭皆热,肺胃尤甚。不得不借前车之鉴,改弦易辙。拟用一派清热荡涤之品,又恐杯水不能救车薪,因而重用大黄,斩关夺门,为荡涤之将军,嗅香而烈,味苦直下,泻热不留余地,使枭毒烈火倾肠而下,并能破瘀血而不留。石膏名曰白虎,其寒之飒珊可知,能解肌而清其源。如是上下通,内外和,火焰熄,气血顺,诸症减轻。复以青皮调气以领之,赤芍和血以载之,生地凉血以润之,牛蒡子清咽解毒,使毒由肌泄,木通导赤除烦,使毒从尿解,微量剂芥穗散风热而清血中之毒,并能通彻上下,伸展内外,透发周身之闭。妙在山楂宽气道而松痘,为痘科要药。故三日后,由周身溃烂流水之势,重新灌浆化脓,收靥结痂,最后脱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