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五、痨损验例(松果体瘤)

2015-04-28  3836  来源:《疑难病治验》 

幼科五、痨损验例(松果体瘤)

患者郭小虎,男,17岁,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家属宿舍,1978年9月初诊。

【主诉】纳差、消瘦四个月。

【病史】患孩五月份游泳后,吃了两根冰棍,自此食欲不振,食量大减,每天平均二两面,大便二、三天一次,非灌肠不下,每天下午发热,由37-40℃不等,身体日渐消瘦。医院全面检查,怀疑脑瘤,住院两月,多治无效,转中医院治疗。

【治疗经过】中医院诊断为虚劳,给以大黄?虫丸常服,配以滋补药如六君子加味等,每天一剂。坚持两个多月。从大便和发热情况看,略有好转,但食欲不增、身体赢瘦不堪。又赴北京某医院住院,经过专家会诊和多方检查以及头颅拍片显示,确诊为“松果体瘤”。因开颅手术有危险,并且预后不良,索性回家将养。

【现在症状及治疗】骨瘦如柴,肌肤甲错,两目周黯,面无血色,精神萎靡不振,语声低微如童音。日晡潮热,38-39℃,大便干燥,二、三日灌肠一行,腹如舟状,内里无物,两腿“新大郄”穴有压痛点,阴茎阴囊发育不良,脉沉细而微,舌质淡,苔黑而润。此为虚劳无疑,理应滋补,因标证突出,用小柴胡加芒硝汤两剂。立方后说明先泻阳明所遗留之燥屎,使表里之邪具除。用人参、甘草以扶胃气,使芒硝虽下而不至重伤胃气,一举两得。与两医协商,说明“先议病,后议方”之理,均言同意。

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黄芩10克、甘草6克、芒硝6克冲服、生姜4片、大枣2枚去核,水煎两次服,服两剂。服后颇感轻松,潮热退,大便顺,舌苔黑色大减,饮食增。从来服药,均未能应,小方两剂,竟获效验,家长奉此方为妙剂,未敢延余复诊,自依方又两剂,较前更好。隔四日家长复请两医邀余复诊,其病孩精神焕发,下午发热退,大便不需灌肠日一次,量少,食增。其脉较前稍有力,黑苔退,仍属虚极之候。改用小建中汤加味,每天一剂。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6克、大枣二枚去核、炙甘草6克、人参3克、陈皮10克、胶饴30毫升,水煎过滤后加胶饴融化,分温三次服。每日一剂,连服十剂,一切情况良好。因小孩第二性征尚发育不良,推断可能是内分泌有问题,建议服用适量雄激素。嘱其原方继服三十剂,加用犀黄丸。

牛黄1.5克、麝香1.5克、乳香30克、没药20克,共研细面,黄米面做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日二次,白开水送下。一月后大有好转。

【分析】

松果体瘤是用现代科学仪器帮助诊断出来的。机体赢瘦不堪,且有日哺潮热,大便干黑,二、三日非灌肠不下;两目周黯,肌肤甲错等为内有瘀血之征。前曾多用大黄?虫丸等,取得一时大便通顺,热仍不减,饮食不增,舌苔黑而润,属虚中寓实。故依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用小柴胡加芒硝汤。所谓小,而又用芒硝少量,服后并不泻下,只取急下存阴之理,而使热退便行,保全中气。此证“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用之虽有好转,但不能久。活血化瘀泻下之品,不如建补中州以资生化之源。虚劳篇认为,“虚劳诸不足;男子面皮薄”是精津气血虚极的表现。按《内经》治虚的方法,采取“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气血俱不足者,当调以甘药”。《金匮》有小建中汤,为甘药的主剂,寓有“稼穑作甘”之意,惟其味甘,故有缓中补虚之功,或用黄芪建中汤及内补当归建中汤等,可以根据兼证的不同,而选用适合病,情的方剂,既能治好疾病,且能使赢瘦的机体健壮起来,所以抱朴子云,“黄芪建中之汤,常服之者可致肥”。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白芍,加饴糖,大建中汤。亦君饴糖,建中之力全在饴糖。饴糖能和中润肠、补虚止痛,易消化吸收,常用作小孩产母的滋养物。张仲景以饴糖一味为缓急之要药,《本草衍义》里说它少用能和胃气,都认为此柔润芳甘之品,为脾家之正药。人身之行者为气血,嘘故纳新,环周不休,主子气道,十二经脉,十五大络,主于血道。其资养的来源,皆禀于脾。所以虚乏者,可谓脾气不给,脾气不给,参术芪草皆能助之以资。然术性温而燥,阴虚里急者不宜。芪能充外而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滋燥,而不行当行不行之血。唯饴糖之柔润芳甘,正合于脾,既能充内外而滋燥,又能扶脾而缓急,且善行当行不行之血,自堪外虚乏而建中州,非参,术芪草所能比拟。又恐饴糖粘腻濡滞,佐以和营通血补中之桂枝,养血滋液的芍药,益气生津的甘草,调和营卫的姜、枣,若无外邪干拢,加黄芪以充外塞空,俾能面面照顾。况:人以胃气为本,中焦既充,无不可复之虚劳。故小建中汤一方,较之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更为妥切,其功全在于建中配以犀黄丸,对留而不去的“松果体瘤”有抑制作用,能解毒散痈,消坚化瘀。近代研究:它有抑制癌瘤发生发展的效能。外科专著记载:此方无投不利。“激素”在于刺激内分泌及增强抗体、防御外侮,促使机体炊复健康。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妒。1979年3月末随访,已自己走到马路上,没有任何不适感。患者一年后因病毒性肺炎而殒命(考虑体质仍弱、抗病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