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黄

2015-01-16  8601  来源:《姚贞白医案》 

阳黄

王××,女,二十八岁,干部。1959年7月。

初诊:病经一月,治疗无效。面目肌肤发黄,鲜明如桔色,浮肿且痒,但无疹点。烧热口苦,食少神倦,头目眩 晕。溺短而赤,大便干结。夜间烦躁,手足灼热,身困体重。脉象眩数有力,舌红苔黄燥。证属阳黄,系由肝胆湿热蕴郁不化,阳明燥结,气分不宣所致。治宜清热化湿,兼佐通利。拟方;

绵茵陈18克 焦栀子9克 焦黄柏6克 生大黄6克 广连翘6克 红饭豆15克(冲) 芦苇根30克 白通草3克 净竹茹6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大便已通,小便增多,手足心发热轻减。面目及肢体黄染浮肿均渐消退。夜能静卧,可进少量饮食。脉象弦数,舌红、苔薄黄。证属阳明气分宣通,肝胆湿热较化。前方已有效,仍守原意增减:

绵茵陈18克 滑石9克 猪苓9克 木通9克 焦栀子3克焦黄柏3克芦根30克广连翘6克 自通草3克

三诊:上方连进十剂,小便清长,大便通畅。面目及全身黄染即将退尽,浮肿消失。惟头昏神倦,肢软乏力,自汗,肤痒。脉舌如前。此湿热甫净,脾虚气弱,续拟清化调理之品。处方:

茵陈12克茯苓15克猪苓9克泽泻6克 饭豆15克 苡仁15克 木通3克 芦根15克 通草3克 竹茹6克

上方服五剂后,脉象调和,舌润苔淡。于前方去茵陈、泽泻、通草,加条参15克、扁豆12克、白术12克,服十五剂,黄染、浮肿诸症全消。睡眠、饮食恢复正常。再以六君善后。翌年受孕怀胎,足月顺产,母子均安。

[按]湿热熏蒸,迫胆汁外溢,发黄鲜明如桔, 虽经多日,其候不变。细参脉症,病属阳黄。针对病机,以茵陈栀子大黄汤加味,阳明宣通,邪无所据。随以茵陈四苓,肝胆清舒,再重调理。